欢迎来到知了信息网,知了网免费发信息!

北京学历教育

中国社科院与美国杜兰大学能源管理硕士关注能源转型的焦点领域

发布日期:2021-02-18 信息编号:13017503
收藏 | 举报

《中国能源体制与能源转型》是中国社科院与美国杜兰大学能源管理硕士课程当中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本课程主要内容是国家能源转型:进展、影响与挑战,中国能源转型,中国的能源体制、演变与改革三核心领域的内容。特别是从中国现阶段能源转型的机遇与挑战、可再生能源战略的演变,以及再生能源的未来发展方向等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了全球能源行业的发展,并通过我国能源的发展沿革来深入探讨了当前形势下的能源发展方向与前景。经教育部批准,2018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与美国杜兰大学合作举办“能源管理硕士” 项目,每期招生30人,学生在职学习,学制为18个月。学生毕业可获得美国杜兰大学颁发的能源管理硕士学位证书以及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未来35年,全球能源消费动能提挡、能效大幅提升、对清洁低碳能源需求等终端用能的积极作用将影响能源转型的格局和进程。能源企业需要未雨绸缪。这也证明能源企业对能源行业人才的需求也在大幅度提升。在2018年发布的《全球能源转型:2050路线图》中确定了政策和决策者需要采取的六个焦点领域:1. 挖掘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之间强大的协同作用。这应该成为能源政策设计的重中之重,因为到 2050 年,二者的联合效应可以利用成本效益的方式实现大部分与能源相关的脱碳需求。2.­ 规划可再生能源作为高份额能源提供方的电力领域。全球能源转型要求构思和运作能源系统的方式进行重大转变。这反过来需要长期规划能源系统,并在地区和国家之间转向更全面的政策制定和更协调的方法。这对电力领域至关重要,及时部署基础设施和重新设计行业规章制度是成本高效的大规模集成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的必要条件。这些能源将在 2050 年成为电力系统的支柱。3.­ 增加交通、建筑和工业用电。城市规划、建筑法规和其他计划政策必须一体化设计,特别是通过电气化,使交通和供热领域深化成本高效的脱碳。不过,可再生电力只是这些领域的部分解决方案。对于运输、工业和建筑领域能源中服务无法电气化的情况,需要部署其他可再生解决方案,包括现代生物能源、太阳热能和地热。为加快这些解决方案的部署,有效的政策框架将是必不可少的。4.­ 推进系统级创新。正如过去新技术发展对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未来需要继续进行技术创新,以实现全球能源的成功转型。创新必须涵盖技术的全部生命周期,包括示范、部署和商业化。但创新远比技术研发涉及的面更为广泛。它应该包括运作能源体系和市场的新方法,并包含新的商业模式。实现能源转型所需的创新将需要各国政府、国际行为体和私营机构更多深入、集中和协调一致的行动。5.­ 整合能源转型与社会经济结构和投资。为实现社会经济体系和转型的整合,需要使用综合且全面的方法。能源转型的实现需要大量投资,这增加了适应气候变化所需的费用。实现能源转型的时间越短,适应气候变化的成本就越低,对社会经济的破坏就越小。金融体系应符合更广泛的可持续性和能源转型要求。6.­ 确保转型成本和收益公平分配。能源转型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协作才能实现。为实现各方有效参与,能源转型成本和收益应公平共享,且转型本身的实施也应保持公正。通用能源接入是公平公正转型的关键环节。除了能源接入,目前在不同地区可用的能源服务也存在巨大差异。只有当能源服务在所有地区融合并趋于一致时,能源转型过程才会完成。了解能源转型的焦点领域,更要全面的了解能源行业,并从更加全面的视角来分析能源行业的未来发展,那么社科院杜兰能源管理硕士项目的能源转型这门课程又是怎样进行的呢?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从“氢能在未来能源系统中的作用和中国氢能发展方向”、“中国储能”以及“核能在未来能源系统中的作用及我国核能发展重点与方向”三个方向分享了氢能、核能、储能的优劣势,当前发展的趋势以及未来前景。课程结束后,同学们会共同分享各自的课程收获,对于能源发展以及能源体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并且对未来在能源行业工作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3月7日,中国社科院与美国杜兰大学能源管理硕士新一轮面试开启,接受报名中~

如果您觉得上面关于“中国社科院与美国杜兰大学能源管理硕士关注能源转型的焦点领域”描述资料还不够全面,请联系获取北京学历教育更多详细资料,联系时请说明是在【知了信息网】看到的信息! 你也可以发布学历教育信息让更多有需要的人主动联系你!
本页链接:http://www.zlfind.com/bj/xuelijiaoyu/13017503.html
发 布 IP:
101.72.37.*
风险提醒:
让你提前汇款,或者价格明显低于市价,均有骗子嫌疑,不要轻易相信。
wu18010275802

注册时间:2020-03-18

北京学历教育相关分类
你可能感兴趣
其他人还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