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知了信息网,知了网免费发信息!
咨询电话13725720142 QQ1292481678
“近两年来,钢铁、煤炭等行业景气度持续低迷,生产性企业经营困难,利润空间收缩,试图减少产品流转环节,加大终端直接供应比例,但与此同时,却面临资金链紧张、融资困难的难题。因此,生产企业对贸易商除去以往的销售量要求之外,对资金占用的需求也更加明显,进而也推动了传统‘买进卖出’的差价贸易向金融、服务属性更强的供应链综合服务的转型,利用贸易业务实现融资实质的方式方法更加灵活和多样化。”张翔表示,“钢铁、煤炭、铁矿石等大宗商品自身具有很强的金融属性,大宗商品贸易的金融化是市场需求、经济形势、融资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然而,与银行等金融企业相比,一方面,大部分贸易企业内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风控措施实际执行效果、风险缓释工具的使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且无来自外部监管机构的众多政策限制和法规要求,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贸易企业风控能力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明显差距。国内贸易业务规模超过1000亿元的大型流通企业已有多家,假设其类融资业务占比达到30%,则对上下游客户提供的融资服务规模相当于对外发放贷款超过300亿元,体量已达到中小型银行的规模。因此,突出的风控需求与相对较弱的风控能力产生了明显的矛盾,也为风险事件的爆发埋下伏笔。”张翔指出,“另一方面,需要贸易商提供融资服务的企业,或因为行业政策限制、自身信用水平较差,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或融资成本很高。而贸易业务提供的变相融资服务,并未获得相应高额的风险收益补偿,从实际情况来看,贸易业务普遍利润率低下,导致利润积累缓慢,自有资金规模有限,业务规模扩张的资金主要来自需要刚性支付的债务性融资,也导致贸易企业往往高杠杆运营,目前国内超千亿规模的大型流通企业已有2家资产负债率超过90%。此外,与银行相比,贸易企业的融资成本、再融资能力差距巨大,长期维持超高杠杆运营的风险巨大,在出现资金回收逾期或无法收回的情况时,极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进而导致债务违约。”
张翔指出,对于钢贸信用风险的关注不能仅仅局限于小型贸易商,对于高杠杆运营、涉及周期性低谷行业、融资类业务占比大但风控能力不足的大型贸易商,也需要格外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