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知了信息网,知了网免费发信息!
一个班级,前期一定是班主任强势,班干部弱势,这个时候,班主任会比较累一点,因为强势的代价是班主任要事必躬亲。我就见过很多班主任,可以从刚开始带班一直强势到学生毕业。这种管理方法不是不行,但我觉得就是有点儿太累了。真正懂得管理艺术的班主任,他在班级能够正常运作之后,一定是会想办法过渡到第二个阶段——班主任慢慢放手,让班干部们强势起来。这个阶段,也就是班级建章立制的阶段。如果这个阶段进展得顺利,班干部培养得好,那么,进入第三个阶段——班主任垂拱而治,也就变得很容易了。
一、前期调查
班主任对于班干部的考察工作,应该通过学生的档案资料,也可以通过电话家访。那些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担任过班干部的学生,都可以是你的重点考察对象。在第一次任命班干部的时候,完全可以考虑让他们优先尝试。
二、刚开始,班主任要专制一点
新班主任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喜欢把学校里学到的那一套民主啊,自由啊、平等啊,交朋友啊,做知心姐姐啊之类的东西过早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管理中。
我不是反对这些东西。我只是想做一个善意提醒:这些东西不是不好,但不是用在班级管理的第一个阶段的。这是第三个阶段的东西,需要等学生知道了什么是严、什么是规矩,之后实施,这才会让学生知道这些东西的珍贵。忆苦思甜嘛。你说,连苦都没吃过的人,怎么知道甜有多珍贵呢?
所以,在班干部的任命这件事上,我认为刚开始的时候,班主任一定要专制一点,不要搞什么推荐啊,选举啊一类的东西,直接相中谁就让谁上。一方面,要相信自己的眼光;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先感受一下,班主任在用人上是有绝对的权威的,以后,你在班干部任命上讲话的分量就足了。以后要么你不讲,要么你一讲就能左右大局。
当然,初期这种专制型的任命方式,是有注意点的:
1.千万不要任命得过细。刚开始,班干部要精简,主要的几个人,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劳动委员等,能保证班级正常运转就行。之所以要精简,是为了让后面留余地。
2.任命的时候,一定要和学生强调,这是临时性班委,等过一段时间,根据大家熟悉了,根据大家的表现,我们还是要进行班干部选举的。强调这么一句话,是为了把丑话说在前头,减小后面民主选举的阻力。否则,请神容易送神难。让人当班干部,他是开心的。把他拿下了,就哭鼻子了。
三、深入学生找亮点
有些学生的领导能力是显性的,你很容易发现。但也有一些学生的领导能力是隐性的,你不去发掘他,他可能永远都会被埋没。
所以,在班级初定了班干部之后,我们班主任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尽快深入学生当中去,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那些亮点,然后做好把最合适的人推向最适合他的岗位的准备。
比如,有些学生形象好、在同学中的威望高,而且能说会道,组织能力强,你就要考虑看,适不适合把他推到班长、团支书的位置;
比如,有些学生音乐好,喜欢表现自己,你就要考虑能不能把他推到文艺委员的岗位;
比如,有些学生体育好,在运动会里可以争金夺银,这就是他值得骄傲的地方,你把他推到体育委员的位置,其他人都会觉得实至名归;
比如,有些学生学习努力,成绩突出,但是可能内向、不善于交际,那么,千万别把他推到班长的岗位,很多时候,这不是培养他,而可能是为难他,同时也是给你的班级管理增加难度。
总之,各位老师,任何一个班级,都会像是一个小的社会,会有各式各样的人才。我们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任人唯贤”,把合适的人推到合适的岗位。这样的好处是:
1.合适的人干合适的工作,工作才能开展得更好。
2.避免了把不合适的人推到不合适的工作后,引起合适这份工作的学生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