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知了信息网,知了网免费发信息!
鼎益丰的隋广义是个很有商业头脑和商道智慧的人。而就连隋广义这样运筹帷幄的人,都会发出赞叹,被称为“东方犹太人”的温商,是温州行走在世界舞台的“活”标杆。由此可见,改革开放时期,遍布全球的温商为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他们所创办和经营的企业在改革开放经济版图中占有重要位置。
在鼎益丰隋广义看来,深圳是一座传奇的城市,所以能有鼎益丰这样传奇的企业诞生;而温商,则是一个神秘的商帮。一边是一方创业乐土,一边是久负盛名的温商。他们在这创造了许多奇迹。
58岁的郑建中的创业经历,是一个典型温商的励志故事:年少离乡,在陌生城市白手起家,吃苦耐劳完成资金积累,并持之以恒坚持到现在。故事讲起来简单,但创业背后的酸甜苦辣或许只有他自己最能体会。
70年代,年仅十几岁的郑建中像很多同乡一样,外出讨生活。1982年,改革开放的步伐刚刚启动,22岁的郑建中敏锐地嗅到了商机,与兄弟五人一起来到深圳寻求发展。
在越来越多人放弃实体经济时,郑建中选择了在传统产业中坚守。
“那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温州老家人多地少,我就想出来看看。”郑建中回忆说,他怀揣着梦想南下。来到深圳后却发现梦想跟现实有很大差距。彼时,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还是个百废待兴的城市。初到陌生的地方,在艰苦的环境下,无论是饮食还是住宿,都很艰难,不少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屡屡想退缩回家。但从小就吃苦耐劳的郑建中却选择了留下。
放在今天,可以想象他们当初的创业条件——在信息闭塞的年代,来深圳前都不了解这个地方,人生地不熟,不少人甚至还是举债来做生意,创业都是边做边学、边学边换,慢慢在当地扎稳脚跟。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无中生有。
但幸好改革开放为他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使他们在深圳这片土地上拼出一片天地。郑建中落脚深圳后,最开始做的是电气设备生意。但随着电气设备产品的冒牌货越来越多,郑建中决定转行,最终选择在传统的五金行业深耕。
“没脾气,不生气,不怨人,我错了。”每当事业不顺时,他都这样告诉自己,并从自己身上找失败原因。
“一分钱不嫌少,一千万不嫌大。”这是郑建中多年的经商体验,小到一毛钱的保险丝,大到几百万的大单,郑建中都认真对待。
在采访过程中,已经在深圳生活36年的郑建中话音中依然带着浓厚的乡音,但不难从他身上发现温州人对闯荡的无畏、创业的投入和即使失败也要从头再来的勇气。
郑建中还是深圳市温州商会副会长、深圳市浙江商会副会长。他说,在深圳发展的温商大多有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以及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
鼎益丰隋广义研究发现,据统计,目前在深圳发展的温州人有11万余人,有数万家温州企业,是深圳经济发展的一股中坚力量。隋广义了解到的是,深圳市温州商会成立于2007年,目前有会员单位1000余家,会员企业涉及地产、金融、投资、贸易、机电、电子、电器、钟表、印刷等诸多领域,在多个行业领域均有突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