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知了信息网,知了网免费发信息!
建立健全测绘地理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和管理制度,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测绘地理信息质量管理办法》《测绘资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单位实际业务特点,从制度建设、技术保障、人员管理、流程管控等多维度系统设计。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开展:
一、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制度是安全管理的基础,需明确各环节责任和操作规范,核心制度包括:
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安全第一责任人,划分部门、岗位的安全职责(如技术部负责数据加密,档案室负责数据存储安全等),签订安全责任书,确保责任到岗到人。
保密管理制度:针对涉密测绘地理信息(如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军事禁区数据等),制定保密范围界定、涉密载体管理(存储介质、纸质资料)、涉密场所管控(机房、档案室)等规定,严格执行 “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
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覆盖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传输、使用、销毁等全流程:
采集环节:明确野外作业数据的临时存储安全(如设备加密、禁止无关人员接触);
存储环节:规定涉密数据需存放在符合国家标准的涉密存储设备(如加密硬盘、涉密服务器),非涉密数据需定期备份;
传输环节:要求涉密数据通过涉密信道传输,非涉密数据传输需加密(如 VPN、加密邮件);
销毁环节:明确存储介质销毁方式(如物理粉碎、专业消磁),禁止随意丢弃。
设备与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测绘仪器、计算机、服务器等设备的使用(如禁止私接外部设备、定期更新系统补丁),以及内部网络与互联网的隔离(如涉密网络与非涉密网络物理分离)。
应急管理制度:制定数据泄露、设备故障、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响应流程、责任人及补救措施(如数据泄露后立即止损、上报主管部门)。
二、强化技术保障措施
通过技术手段降低安全风险,确保制度落地:
物理安全:
办公场所与数据存储场所(机房、档案室)分离,涉密场所需配备门禁、监控、防火、防潮设备;
测绘仪器、涉密存储设备(如加密 U 盘、服务器)指定专人保管,建立领用登记台账。
数据加密与访问控制:
对涉密数据采用国家认可的加密算法(如 SM4)进行加密处理;
建立分级访问权限体系(如管理员、操作员、查询员),仅授权人员可接触敏感数据,操作留痕(日志记录)。
安全技术防护:
非涉密网络部署防火墙、杀毒软件、入侵检测系统(IDS),定期进行漏洞扫描;
涉密网络禁用无线设备(如 WiFi、蓝牙),计算机禁用 USB 接口(或仅开放加密接口)。
备份与恢复机制:
重要数据需 “异地备份”(如本地 + 云端备份,云端需选择具备安全资质的服务商),定期测试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三、加强人员管理与培训
人员是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需通过培训和管控提升安全意识:
岗前与定期培训:对新员工开展安全制度、保密知识、应急处置流程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定期组织全员安全培训(每年不少于 1 次),案例分析(如数据泄露事故教训)强化意识。
涉密人员管理:对接触涉密数据的人员,需进行背景审查,签订保密承诺书,离岗时办理涉密载体交还、脱密期管理(脱密期内禁止从事相关涉密工作)。
外部人员管控:外来人员(如客户、维修人员)进入办公区域需登记,禁止进入涉密场所;合作单位如需使用数据,需签订数据安全保密协议,明确使用范围和责任。
四、监督与合规审查
确保制度有效执行,需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
定期自查:每月由安全管理部门检查制度执行情况(如涉密设备是否违规带出、数据备份是否到位),形成自查报告,对问题限期整改。
第三方审计:每年委托具备资质的机构开展安全审计,评估安全措施的合规性(如是否符合《测绘地理信息安全管理规定》),及时弥补漏洞。
合规性更新:关注法律法规变化(如《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对地理信息数据的新要求),及时修订制度和措施,确保不违反最新规定。
详情请私信咨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