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知了信息网,知了网免费发信息!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改变特点是关节的慢性滑膜炎。以往类风湿关节炎因其不可逆转的致残性,成为许多患者的梦魇。晚期关节逐渐变形,更是苦不堪言。
近年来,类风关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早期应用控制病情的抗风湿药物,尤其是生物制剂的使用,极大改善了预后,经过有效治疗,还发生关节畸形的患者已经比较少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达标治疗和有效监测药物副作用是类风湿治疗的主要策略。
为什么早期类风关治疗好,而晚期不好?
主要原因在于滑膜炎量变与质变的过程,当错过早期治疗,滑膜炎继续发展,累积到一定阈值,滑膜炎的滑膜细胞也发生了质变的改变,此时的滑膜细胞具有一定的肿瘤细胞的习性,对骨质造成的损害能力也增加了。此时治疗效果也将变差。所以,早期类风湿应尽早治疗。 一项研究随访时间7-8年,同一患者队列在症状发作后的12周内即接受抗风湿治疗的患者,约35%停药缓解,而在1年后才开始治疗的患者停药缓解的几率还不到12%。
此外,早期治疗还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如骨质疏松、心脑血管受累的发生。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评估病情,循序渐进,治要达标
近年来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进展,一方面得益于药物的进展,另一方面获益于治疗观念的进步。
目前类风湿的病情评估已较成熟,经过关节检查和抽血检查,病人完成医生下发的病情评估表后,医生对病人病情会有一个较好的评估。
此外,医生根据病人是否存在预后不良因素进行用药选择的考量。如存在抗环瓜氨酸抗体、高滴度的类风湿因子、受累关节多、关节功能受损早且严重、类风湿结节、是否有肝脏和肺脏受累表现等是影响医生选择药物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