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知了信息网,知了网免费发信息!
帕金森可防可治的观念,虽然已有一定普及,但帕金森的高发仍在公众中造成了一些恐慌,
特别是一部分人对帕金森缺乏了解,将所有帕金森都看作不治之症,导致人们“谈帕色变”。
事实上,帕金森只是诸多慢性病的一种,需要公众理性对待。
首先,帕金森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
其实,与同为慢性病的一些末期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相比,很多帕金森患者的生存
率还要高些。但是现实中,一个得知自己被确诊为帕金森的病人比一个罹患中度心肌病的
患者要恐惧得多。这主要是因为帕金森的威胁在社会中被过度解读。
其次,帕金森可防可控
据了解,帕金森病以往在老年人中比较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人群患上帕金森的情况比较少见,然而如今这一情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据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张宇清介绍,从他接诊的门诊病人来看,青年患者约占10%的比例,其中不乏35岁左右发病的患者。
专家表示,帕金森早期出现的手抖、肌肉僵直、行动迟缓、面部表情减少等症状,容易和腰椎病、颈椎病、脑梗塞等疾病混淆,特别是年轻患者在出现睡眠不好、嗅觉减退、抑郁等症状时,不可简单地以为是因为忙碌而忽视病情。同时,除年龄老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导致帕金森病以外,还应避免用脑过度、熬夜、压力太大、休息不好等不良的个人生活习惯。
第三,帕金森不是不治之症,尤其是早期的帕金森大多有很高的治愈率
目前高发的手抖,头抖,特发性震颤,帕金森,帕金森综合征等早期震颤的治愈率大多
都在80%左右,但目前医院就诊的肿瘤患者的病期大部分处于中晚期,这直接影响了治疗
效果。因此,提高早诊率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对付帕金森的方法。
第四,帕金森是一种慢性病
即使是中晚期帕金森,通过有效的治疗,很多患者也都会得到生存的延长及生活质量的提
高。譬如,目前进展迅速的靶向治疗因其副作用小,可以长期治疗,从而使很多无法根治
的患者获得长期“带帕生存”的机会。
第五,帕金森患者和家属要意识到,很多帕金森需要综合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
由于中国人对中医的不了解,往往把中医看成是治疗帕金森的行之有效的手段,而对喝
中药有一定抵触,诚然,手术仍是肿瘤、帕金森治疗的主要方法,但是这些年来,中医治
疗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是中医治疗的进展带来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其在治疗中
的地位日益提升。通过手术、生物治疗、中医中药等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帕金森患者的
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正在逐渐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