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知了信息网,知了网免费发信息!
痉挛性斜颈多见于成年人, 病因不明, 主要累及颈部肌肉, 以胸锁乳突肌、斜方肌、颈夹肌受累明显。因颈部肌肉不随意性持续强直或阵挛性收缩, 而产生头和颈部的异常姿势, 例如旋颈、颈侧倾、颈前屈、颈后仰或几种异常的姿势混合在一起。肌肉呈强直性收缩者则呈现反复阵挛样跳动式痉挛, 且患肌可肥大, 伴有颈项部疼痛。因颈肌张力障碍致对侧肌肉的拮抗作用, 可出现周期性头颈短暂抽搐或震颤。不随意运动可因情绪激动而加重。目前, 国内外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对本病的认识和治法有独到的见解, 现报道如下。
1 从4 个方面对痉挛性斜颈进行辨证
1.1 辨病证
认为此病隶属中医“痉证”“痉风”“颤证”“振掉”范畴。
(1)痉证:颈项静止于一个位置, 不发生间断抽搐或震颤。其中颈项向侧方倾斜的为斜颈型;颈项向水平方向旋转的为扭转型;向前后方倾斜的为仰抑型。
(2)痉风:颈项发作性的抽搐。
(3)颤证:颈项在一个角度上做有规律、小幅度、双向运动。
(4)振掉:颈项运动方向、幅度和力度均无规律。
1.2 辨病因病机
痉挛性斜颈的病机在于“窍闭神妄” , 痰浊、湿热等病邪阻滞经络, 上蒙清窍, 或督脉失养、阴虚筋燥,导致神机妄动, 经筋结聚无常, 拘挛弛纵混乱, 而发此病。
(1)痰浊内阻:素体脾虚或思虑过度, 导致痰湿内蕴, 升降失司, 浊阻窍络, 痰迷心窍, 神明被扰, 神机妄动而发此病。《素问· 至真要大论》曰:“诸痉项强, 皆属于湿” 。
(2)气机内郁:五志过极, 忧思气结, 气机郁滞,郁而生热, 热阻清窍, 扰动神明, 窍闭神妄, 致筋脉挛急而成此病。
(3)肝肾亏虚:先天禀赋不足, 操劳过度, 伤及肝肾, 导致肝肾亏虚, 阴虚筋燥而挛急, 发为此病。《景岳全书·痉证》曰:“愚谓痉之为病, 强直反张病也。其病在筋脉, 筋脉拘急, 所以反张。其病在血液, 血液枯燥, 所以筋挛” 。
(4)督脉失摄:颈部过劳, 损伤督脉, 督脉为诸阳之会, 入属于脑, 上巅, 督脉受损, 统摄失司, 神明扰动, 神气妄乱而发本病。
1.3 津字扶正汤
第一阶段:舒缓神经,阴阳调和,恢复及增强身体机能。
第二阶段:修复受损的神经,疏通经络,改善颈部血液循环,使肌肉恢复常态。
第三阶段:全面调节,让神经适应状态,建立免疫从此告别斜颈。
患者,女,24岁,2015年 4月2日首诊,头部不自主右倾不能中立3年余,颈部越来越加重的僵硬酸痛,X片示颈椎向右侧偏曲扭转,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多方治疗花费 10余万元无好转病情加重求治,诊断为右侧旋转型痉挛性斜颈,主要病变在左侧胸锁乳突肌和右侧头夹肌。术前右侧颈部正常,左侧胸锁乳突肌紧张肥大特别明显,当日开始逐步进行服用津字扶正汤及综合治疗。左侧胸锁乳突肌第一个疗程治疗后3天,粗大紧张的肌肉下段有所改善;2015年4月9日第二个疗程后,就诊7天时,胸锁乳突肌明显恢复松弛,症状缓解很明显,头能中立了,患者感觉疗效满意,充满了希望和信心。治疗到5月18日,经历3个疗程的治疗,以及一个月的物理康复后,患者头部能够居中,不会向右侧旋转和侧屈,紧张时也很轻微,得以临床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