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知了信息网,知了网免费发信息!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 其核心危害是损伤心、脑、肾等靶器官,需通过长期监测、规范用药、生活方式调整进行综合管理。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高血压的危害与表现
主要危害1.
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长期高压导致动脉硬化,增加心梗、脑卒中等风险。
肾脏损伤: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可能发展为肾衰竭。
视网膜病变:严重时可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常见症状2.
早期可能无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心悸或鼻出血。
血压急剧升高时(如高血压危象),可能伴随恶心、视力模糊、胸痛等急症表现。
二、诊断与分类标准
血压测量要求1.
非同日、静息状态下测量3次,取平均值。
家庭自测血压≥135/85mmHg或诊室血压≥140/90mmHg可诊断。
分级标准2.
1级高血压:140-159/90-99mmHg;
2级高血压:≥160/10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正常( < 90mmHg)。
三、科学防控与管理
生活方式干预1.
限盐:每日钠摄入 < 5克(约一啤酒瓶盖),可降低血压2-8mmHg。
控制体重:BMI < 24,腰围男性 < 90cm、女性 < 85cm。
规律运动:每周5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次30分钟。
药物选择原则2.
需遵医嘱使用长效降压药(如钙通道阻滞剂、ACEI/ARB类),保持24小时血压平稳。
联合用药更适用于血压≥160/100mmHg或合并糖尿病、肾病等高危患者。
监测与随访3.
初诊患者每周测血压2-3次,稳定后每月至少1次。
每年检查尿常规、心电图、肾功能等,评估靶器官损伤。
四、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误区澄清1.
“血压正常后自行停药”:擅自停药可能导致血压反弹,需逐步调整。
“保健品替代药物”:尚无证据表明保健品可替代正规治疗。
特殊人群管理2.
老年人:降压目标可放宽至 < 150/90mmHg,避免过低引发供血不足。
孕妇:妊娠期高血压需密切监测,禁用ACEI/ARB类药物。
五、紧急情况处理
若出现剧烈头痛、胸痛、呼吸困难或意识模糊,可能为高血压急症(血压≥180/120mmHg),需立即就医。此时避免自行加药,保持静卧并记录血压变化。
通过系统化管理,7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可有效控制病情。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持续干预和医患配合,从而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长期生活质量。